| 联系站长
如果本站无法访问,请尝试登陆:www.cdsoso.cc
高级
搜索
当前位置:主页 > 音乐 > 古典音乐

Issac Stern & Eugene Ormandy -《斯特恩演绎普罗科菲耶夫小提琴协奏曲》(Isaac Stern & Eugene Ormandy: Prokofiev Violin Concertos Nos. 1 & 2)[报纸版] 1963[APE]

发布时间:2009/12/14 18:50 | 更新时间:2011/11/21 07:13

CdSoSo数字图书馆
浏览:283
名称:Issac Stern & Eugene Ormandy -《斯特恩演绎普罗科菲耶夫小提琴协奏曲》(Isaac Stern & Eugene Ormandy: Prokofiev Violin Concertos Nos. 1 & 2)[报纸版] 1963[APE]
分类: -
地区
语言
发行年代:2009年
发布时间:2009年12月14日
更新时间:2011年11月21日
CdSoSo微信公众号
脸搜小程序

打赏

取消

感谢您的支持,我会继续努力的!

扫码支持
扫码打赏,你说多少就多少

打开支付宝扫一扫,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

介绍

简介: 专辑英文名: Isaac Stern Eugene Ormandy: Prokofiev Violin Concertos Nos. 1 2专辑中文名: 斯特恩演绎普罗科菲耶夫小提琴协奏曲艺术家: Issac Stern
Eugene Ormandy古典类型: 协奏曲资源格式: APE版本: [报纸版] 1963发行时间: 1990年10月25日地区: 美国语言: 英语简介:
Issac Stern & Eugene Ormandy -《斯特恩演绎普罗科菲耶夫小提琴协奏曲》(Isaac Stern & Eugene Ormandy: Prokofiev Violin Concertos Nos. 1 & 2)[报纸版] 1963[APE]
专辑介绍:
(这是在下第一次发资源,有何错漏,请不吝指正。另外由於斯特恩的盘太有名了,简介方面,珠玉在前,不敢胡乱写,唯有抄录 http://www.VeryCD.com/topics/2764912/ 的简介部份,再加上普罗科菲耶夫的介绍,希望大家不要介意。)
ISSAC STERN:1920年生于苏联的美籍小提琴家,自幼迁居美国,13岁时在旧金山首次登台演出。是当代最优秀的小提琴家之一,曲目包括现代和古典。在室内乐方面,为伊斯托明-斯特恩-罗斯三重奏的成员。他还致力于推动一般文化事业的发展,美国艺术基金会是在他的赞助下成立的。1979年访问中国,对中国音乐文化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和关注,并摄制了《从毛泽东到莫扎特》的音乐文献纪录片。
Eugene Ormandy:(1899——1985)生于匈牙利的指挥家。幼年在布达佩斯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,作为神童经常演出,17岁已成为小提琴教授。 1921年访美后定居美国并加入美国国籍。1931年起任明尼阿波利斯交响乐团指挥,5年后离去;后继斯托克夫斯基任费城交响乐团指挥,直至去世。(以上来自 http://www.VeryCD.com/topics/2764912/
谢尔盖·谢尔盖耶维奇·普罗科菲耶夫 (俄文:Серге́й Серге́евич Проко́фьев,1891年4月27日-1953年3月5日),是一位苏联作曲家。他曾被授予“斯大林奖”,死后被追授“列宁奖”。
普罗科菲耶夫出生于乌克兰顿涅茨克州,父亲是一个庄园管家,母亲会弹钢琴,他早年就显示出其音乐才华。4岁时他就跟着母亲学习钢琴,5岁就已开始创作。1902年和1903年普罗科菲耶夫在作曲家格里埃尔底下接受家庭授课,在接下来的1904年初,老师就介绍他认识了亚历山大·格拉祖诺夫,后者立刻促成了普罗科菲耶夫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学习。他的老师是里姆斯基-科萨科夫和阿纳托利·康斯坦丁诺维奇·列多夫。他在那里一直学习作曲,对位法,配器,钢琴和指挥直到1914年。除此之外他还登台演奏了自己的一些作品,很快就以其精湛的钢琴技巧赢得名声。直到1918年他一直留在俄国,不定期旅游还做过不少演出。
十月革命之后的苦况使得普洛科菲耶夫决定在1918年离开俄国到美国。但在美国他连脚还没站稳,就出了财政危机,不得不在1920年四月奔波到法国。接下来的几年,除了1922年/23他在德国巴伐利亚州埃塔尔镇(Ettal)短暂居住外,都留在了巴黎。1923年他与西班牙歌手卡罗林娜·科丁娜结婚,后者艺名为Lina Ljubera。
1927年思乡之情日上心头,将他第一次带还回苏联,他在接下几年来穿梭于巴黎于莫斯科之间。1936年他定居莫斯科。两年后他最后一次西游。
在苏联普洛科菲耶夫经历了自己的创作之春,他许多重要的作品就是诞生在这片大地之上。1941年他抛妻弃子,选择了25岁的女作家米拉·门德尔松(Mira Mendelson),两人于1948年结婚。1945年他倒下了,健康也开始转坏。1948年他被苏共指责,犯上了形式主义的错误,并被要求要注意作品的“民族性”。尽管这件事影响了普罗科菲耶夫的健康,可是他到死也没有停止过创作。1952年起他获得了国家津贴。但他在1953年3月5日去世了,正是当日,其苦难大施主约瑟夫·斯大林也同归天国。这有点讽刺之感,普天同悲斯大林之死,而同日的普罗科菲耶夫死也死在其阴影之下。普罗科菲耶夫的墓,就这样连花也没一朵。(以上来自维基百科)

hamgaacaan.vc

精华资源: 189

全部资源: 193

加关注

同类资源  ·  本周排行榜